目前分類:Physical Therapy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考選部部長楊朝祥表示,本8項考試定於99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及台東5考區同時舉行,請應考人自行選定1考區應試,報名後不得更改。應屆畢業生以及報考醫師考試分試考試第一試之醫學系或中醫學系選醫學系雙主修之國內醫事院校在學學生,因學期課程因素未能於報名時檢附畢業證書或已修畢醫學系基礎學科證明文件者,報名本次考試均須立具切結書聲明依規定期限補繳,並由所就讀學校辦理集體報名(報考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語言治療師、法醫師及聽力師類科者,因仍須繳驗其他證明文件,僅採個別報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今年是07月31日跟08月02日在台北舉行吧!
這次依舊選擇北區啦。


startin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左右邊要分清楚。
病人躺左邊,是左邊屁股在下面還是右邊屁股在下面,是面相左邊、還是面向右邊。
(二)要有想像力,並且隨時要睡飽的能力。
許多題目都會敘述左腳右腳,解剖標記點是在左邊還是右邊,這點一定要搞清楚,考前要睡個特飽,
左右邊才不會搞不清楚。
(三)除了左右,還有腹側面是啥?
內外、前後。
(四)身體的偏移到底是以什麼去定義?
答案是.......(知道的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啦!!!)

所以,我覺得當個治療師最重要的天份是“方向感”


startin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REATMENT AND MANGMENT OF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A. 急性期腦損傷 (acute brain injury)

頭部損傷可以被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的腦部損傷,
原發性頭部損傷,發生在受傷的時候且為不可逆的傷害;

續發性的頭部損傷是在受傷發生後,可能是由於顱內壓上升或組織灌流不足造成低血壓或低氧症而引起的併發症。

醫療的介入在讓大腦有充分的血流供應與降低併發症所帶來的破壞性的損傷,
物理治療師應密切參予病患的治療,並作好呼吸情況的評估與處理。

B.顱內壓((Intracranial pressure)、腦部灌流壓(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腦部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顱內壓即是指在腦脊髓液在外側腦室所產生的的壓力,
或者是腦脊髓液或腦部血液容積從頭骨到腦脊髓膜之間的壓力。

顱內壓的正常範圍是從0到15毫米汞柱,顱內高壓在壓力超過15毫米汞柱時就會發生,
然而在壓力必須大於25毫米汞柱時即須作治療,顱內壓是決定大腦組織灌流的其中一種壓力,
另一種是來自於系統的血壓(systemic blood pressure)。

腦部灌流壓即動脈壓與顱內壓之間的差;
腦部灌流壓(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是腦部組織接受血液灌流時的壓力,
它是腦部血液循環是否足夠的比較基準;因此,任何顱內壓的上升或血壓的降低都會減少腦部灌流壓。

當組織灌流小於50毫米汞柱,大腦血流會被減少25%;
當組織灌流小於40毫米汞柱,會造成反射性的血管擴張,
增加了的腦部血流量會更進一步增加顱內壓,到最後會降低腦部灌流量。


幼年變形性骨軟骨炎PERTHES DISEASE

萊格氏病(Legg-Calve-Perthes disease)的孩童會被轉介到物理治療師治療
肌無力(muscle weakness)、關節活動度限制(ROM limitation)和步態偏差(gait deviations),
在1900初期legg(美國)、Calve(法國)、Perthes(德國)分別同時描述出
股骨頭的成骨核(ossific nucleus)失去血液供應而有缺血性壞死(AVN),
最主要供應股骨頭及股骨頸的血管為內側旋股動脈(medi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通常發生年齡介於三到十二歲之間,更容易發生在男孩在五到七歲的年齡,發生率男生比女生多(4:1),
這些小孩通常身材小於實際年齡、骨頭生長遲緩、而且好動、很高的頻率有學習障礙、20%的個案有雙側皆有影響,
偶而有研究指出臗關節有短暫性的滑液囊(synovitis),
病理學的進程由股骨頸的上升支的血管阻塞,增加了關節腔的壓力間接造成滑液囊(synovit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原文的描述是非常困難的,第一個部份並不是來自美國的書、第二個部分雖是美國用書:
但是要說得那麼清楚,卻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呀!


startin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骨科物理治療部門,簡短十分鐘口頭報告。

報告大綱
1.病人基本資料
2.病人主訴
3.臨床評估與診斷
4.物理治療評估
5.物理治療評估結果
6.物理治療計畫
7.骨科物理治療流程

1.病人基本資料
姓名:吳○○。
性別:女性。
年齡:52歲。
過去病史:右手食指曾有板機指。

2.病人主訴
疼痛時間:一個月左右。
疼痛區域:右邊的頸部延伸到右邊肩膀。
疼痛形式:麻痛。
引發疼痛的動作:久坐的直立坐姿、同時右手操作滑鼠時、或者是曬衣服手舉超過頭的動作。
對日常生活功能的影響:疼痛時會引發偏頭痛進而影響睡眠,肌肉僵硬不適感。

3.臨床評估與診斷
臨床檢查:CervicalX光、超音波。
診斷:
1.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out myelpathy
2.Migraine unspecified without mention of intractable migraine
3.Other&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soft tissue

4.物理治療評估
PROM評估左右兩邊Neck Flexion、side bending、Left rotation 、Right rotation in supine.
在俯臥的姿勢下,C1~C5左右兩邊在Transverse process 做P-A的活動度的評估。

5.物理治療評估結果
右邊的C2~C4 Left & Right rotation PROM↓
右邊的C2~C4 P-A的活動度↓
軟組織有stiffness的現象。

6.骨科物理治療流程
病人坐姿在右肩膀及頸部上給予熱敷15分鐘,減緩軟組織緊繃的不適感,因為右邊的頸部C1~C3有三叉神經經過,肌肉緊繃可能間接造成神經被壓迫會有高血壓、頭痛。
俯臥Myofascial release在右上斜方肌給予放鬆。
俯臥C2~C4做P-A Gilding 在Transverse- process 上。
仰臥針對右邊First Rib.做caudaul Gilding 3,目的前角肌的放鬆。
仰臥輕輕的扶在病人的下顎與枕骨做Distal Traction,主要是鬆動椎間孔的大小,可以減緩神經根的壓迫程度。
坐姿做超音波3MHZ治療時間10分鐘。

startin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2007/12/20、2008/01/03 PM2:00~3:45分。
地點: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醫院12樓復健科。
見習單位:兒科物理治療組
見習心得:
我的兒科見習可以說是在慌亂中開始、慌亂中結束,第一次去見習的時候,剛好碰上高醫醫院評鑑日,因為我媽也是在桃園醫院工作,工作內容在各層樓支援病房出入院住院的書記,所以我可以明瞭,醫院評鑑時,講話要謹慎、做事要小心、所以那天工作的大家的心情看似都很緊張,第一個觀察到的病人,一位叫寬寬的小朋友,有Flat foot及Calcaneus Valgus的現象,無法做Knee Flexion的動作,治療師有訓練寬寬踢球,並且也有訓練平衡與手眼協調,我覺得小兒困難是,看似治療簡單,但是其實那些治療都是要唸過很多書,才可以設計的出來,另外一位快一歲大的小朋友,無法穩穩坐立起來,而且轉頭只喜歡轉某一側,治療師有用Keep point control在骨盆的位置,訓練坐姿,並且在坐姿下,用音樂玩具吸引小孩的注意,在各種不同方向下訓練小孩用手去向前,伸取抓握玩具,另外一位傅小朋友,好動兒,非常聰明,但是不夠專心,進來治療室,心情一直保持在亢奮狀態,無法專心在投球的動作上,一下要投球、一下又跑去撿球、而且本來必須站在一塊墊子上,因為有一段距離,所以投球的成功率相對來講低,趁治療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把墊子往前移,由此證明好動的小孩真是聰明!小兒治療室,這天充滿笑聲,還好評鑑委員沒來,哈。
第二次的小兒見習,也是我最後一次上學期的見習,踏進治療室,正好一位叫做娟娟的女孩,因為斜頸的問題,做牽拉的治療,同時間,另外一歲大的小朋友也在治療,兩位小朋友都因治療而大哭,不巧寬寬的治療時間到了!本來上次我觀察他的時候,都還能專心走在十公分寬的平衡木,投籃球,但是這次就不行了!不管做什麼治療都沒有意願,我猜想寬寬應該是覺得治療室很噪音吧!,我也因另外兩個小孩高分貝大哭,都無法專心看著他們做了哪些治療,高醫的小兒治療室比學校的治療室都還小,這麼小的空間,有時要擠三、四個小朋友一起做治療的話,可能要考慮到小孩的心情,再去做治療的話,效果會比較好!當然我覺得理想的狀況是,做治療的時候有時應該要安靜一點的環境比較好,爾後,又來位過動兒的小孩,還好那個時候已經變成安靜的環境了,我覺得在吵鬧的環境下治療過動兒,情緒會變得更暴燥及亢奮,而我,也在慌亂中結束了這學期的見習。


總心得:
大三上,見習這件事情,代表的是我在學習物理治療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因學習至此,我已經能去觀察病人與正常人有無不同的地方,我想如果在這之前,我都沒有修好我最基本的課業,想必見習一定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不過還好在這之前,我已有些稍許的觀念,見習這幾次,我學習到不少的知識,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再回頭來看課文的部份,就能發覺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希望我下學期的見習也能夠順利,也感謝老師及學校給我們機會提供環境讓我們得到好的學習跟經驗。


startin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2007/11/08 PM2:00~3:45分。
地點: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醫院各樓。
見習單位:床邊治療組
見習心得:
這天與一位實習學姐及物理治療師林靜君老師,一同參予他們的治療行程,第一個去觀察的病人是為輕微中風病人,林靜君老師在做完AROM&PROM及Overpressure的評估後,給予那位病人做Home exercise,過程中我發現靜君老師雖然與病人言談笑聲之間當下做評估,但是還是能準確的判斷出病人不足的地方,並給予病人告誡禁止抽菸及喝酒,爾後,我與實習學姐去燒燙傷病房及新生兒加護病房,燒燙傷的病人,學姊給予減敏感治療法及觀察關節活動度有無受限,因為可能因新生的皮膚,造成關節Contrature的狀況,請病人做AROM,發現病人都無任何受限WNL;而新生兒加護病房,那位可愛的小朋友由於是深度昏迷,因為怕有關節Contrature的狀況發生,所以學姊給予PROM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我發現右下肢小腿,給予牽拉時,有Spasticity的產生,除了PROM的治療外,還用PNF的手法去帶動作,在治療的過程中,雖然小朋友是深度昏迷,但是一邊動作的時候,也會跟病人說話類似
“手彎彎喔!”,這天是跑來跑去的一天,而且…本來要去其他樓做的治療,都因為當下病人在睡覺或者是小朋友在去打靜脈注射的時間,所以都無法給予物理治療,覺得沒有看到很多病人,有點可惜,但也學了不少。

startin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2007/10/25 PM2:00~3:45分。
地點: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醫院12樓復健科。
見習單位:神經疾病物理治療組。
見習心得:
第二次再度回到此單位,對於見習不在那麼慌張失措的感覺,第一個觀察的病人為SCI脊髓損傷,能Hand rotation、side banding、flexion、extension、Shoulder elevation、Elbow flexion,學長並沒有像我解釋是哪一節的SCI,不過大概可以猜想是高位損傷,將治療床擺在與地面垂直的姿勢下,病人利用治療床可以做站立的訓練,不過因為長期臥床會有姿勢性低血壓的疑慮,所以將治療床抬升的角度應該先上升至45°再慢慢升至90°,我對於姿勢性低血壓有深刻印象,以前在護校時期時,在內科病房內,年約50的中年婦人,因上廁所時,導致高血壓發作,頭暈目眩無法行走,吐了滿地,當年還是小護生的我,踩著滿地嘔吐物,把病人攙扶起來回到床上,在一陣慌亂後,我才發現我的白色裙子上都是嘔吐物,當下,我才明瞭高血壓發作是多麼可怕的事情,血壓的改變都會造成病人有噁心嘔吐的現象,在長期臥床的SCI病人,訓練站立的時候,我當下那刻,回憶起過去的經驗,知道姿勢性低血壓,是非常難過的症狀,所以我想以後我有機會治療的時候,應該會比別人更注意這點吧!
一般在神經的治療時間,約為半小時,所以在短短的見習時間內,總是能看的病人不太多,由於這天的病人與第一次見習病人是有重複到的,再此不再重複敘述,但我發現上禮拜與這禮拜無論是各方面,都與上禮拜毫無不同,也就是說物理治療無任何進展,對此,抱著不明瞭與不理解的心情下結束這天見習。
時間:2007/11/08 PM2:00~3:45分。

startin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2007/10/11 PM2:00~3:45分。
地點: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醫院12樓復健科。
見習單位:神經疾病物理治療組。
見習心得:
充滿了不安與興奮的心情,走進電梯時,第二梯同學臉上都是戰戰兢兢的表情,在簡短的說明後,我們被分配到各單位去觀察治療師及實習生工作情況,我的第一個觀察工作站“神經物理治療”,我跟著的實習生是高雄醫學院大四的學長,這天多半是看到CVA中風及TBI外傷性腦部損傷的病人,對於治療師來說,明白清楚知道Brunnstrom stage是最基本應該要知道的,在中風不同的分級跟進展,給予不一的治療,儘早走完Brunnstrom stage的時間,對病人的恢復功能是否能回到跟之前一樣的功能,是重要的事情;另一病人是TBI外傷性腦部損傷的病人,因有受損至額葉,造成人格特質改變、及情緒不穩等精神症狀、此病人步態Hip & Knee AROM↓,跨越障礙物時,總無法順利跨越,並且無法作出Ankle DF的動作,加上病人情緒不穩、注意力差,使做步態訓練時,無法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治療師需要給予很多口頭上的警示,不過我發現病人來的時候,是坐輪椅來,猜想此訓練並無正在生活功能上極大的意義,就算是在治療當中能小步慢走,但為了日常生活上生活的方便性及機能性,還是以非獨立方式家屬推輪椅執行日常生活功能,此天的見習在緊張的心情下結束。

startin1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